中药方剂中含有补阳还五汤
中医书籍中含有补阳还五汤
首页 > 中药方剂 >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补阳还五汤

药理作用 (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着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着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 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主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注意 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备注 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摘录 《医林改错》卷下

《医林改错》瘫痿论 >> 补阳还五汤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耆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耆,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耆,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