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补肺汤

补肺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补肺汤

制法 上十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用法用量 以水1.5升,煮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补肺汤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主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补肺汤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清火化痰,主劳嗽。肺肾两虚,日哺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摘录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千金翼》卷十五补肺汤

功能主治 肺气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抢喉,喉中闭塞,咳逆短气,气从背起,有时而痛,惕然自惊,或笑或歌或怒无常,或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语无声,剧者吐血。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桑白皮至8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3次服。
摘录 《千金翼》卷十五

《张氏医通》卷十五补肺汤

功能主治 气虚痘毒乘肺,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五

《济阳纲目》卷六十一补肺汤

功能主治 劳嗽有血。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煎,空腹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六十一

《直指》卷八补肺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肺虚气乏久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4片,紫苏3叶,水煎服。
摘录 《直指》卷八

《妇人良方》卷六补肺汤

别名 清金汤
制法 上(口父)咀为末。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远年近日肺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
用法用量 原书云:仆每用无效,遂加百合、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两,服之良验。
摘录 《妇人良方》卷六

《千金》卷十七补肺汤

功能主治 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款花散”。
摘录 《千金》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补肺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气不足,烦满喘嗽,冲逆上气,唾中有血,心目惊恐,皮肤粟起,呕逆歌笑,心烦不定,耳中虚鸣,面色常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劈),糯米100粒,生姜1分(切),同煎取7分,去滓,食后顿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补肺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胃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枣并桑白皮、粳米5沸,后纳诸药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 忌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补肺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咳逆上气,吐脓或吐血,胸满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以水1斗4升,煮取4升,分4次温服,日3夜1。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醋物。
摘录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补肺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气不足,咳逆唾脓血,咽喉闷塞,胸满上气,不能饮食,卧则短气。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桑白皮、大枣令熟,去滓,纳药煮取1升2合,分3次服。
注意 忌生葱。
摘录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外台》卷十引《集验方》补肺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舌本干燥。
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先煮桑白皮、枣、粳米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4升,分3次服,日再夜1。
注意 忌大醋、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引《集验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补肺汤

制法 上为粗末,再入研药同和匀。
功能主治 吐血后,胸中痞痛,口燥不喜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医钞类编》卷七补肺汤

制法 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咳血伤肺。
用法用量 噙化。
摘录 《医钞类编》卷七

《备急千金要方》肺虚实第二 >> 补肺汤

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两) 干姜 桂心 款冬花(各二两) 麦冬(一升) 桑根白皮(一斤) 大枣(一百枚) 粳米(一合)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黄 (五两) 甘草 钟乳 人参(各二两) 干地黄 桂心 茯苓 白石英 桑白皮 浓朴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 麦冬(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上气,牵绳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饮食方
苏子(一升) 桑白皮(五两) 半夏(六两) 紫菀 人参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两)款冬花 射干(各一两) 麻黄 干姜 桂心(各三两) 细辛(一两半)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声音而渴,舌本干燥方五味子 苏子(各一升) 白石英 钟乳(各三两) 款冬花 竹叶 橘皮 桂心 桑白皮 茯苓 紫菀(各二两) 麦冬(四两) 生姜(五两) 杏仁(五十枚) 粳米(二合) 大枣(十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枣,以米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 治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方
款冬花 桂心(各二两) 桑白皮(一斤) 生姜 五味子 钟乳(各三两) 麦冬(四两)粳米 ?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枣令熟,去滓纳药,煎取二升,分三服,温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两(《广济》有紫菀,人参各二两,名紫菀汤。)


《冯氏锦囊秘录》锦囊咳嗽方按 >> 补肺汤

治肺虚咳嗽。
人参 黄 (蜜炙) 五味子(炒) 紫菀(各一钱) 桑白皮(蜜炙) 熟地黄(各二钱) 入蜜少许,和服。
肺虚而用参者,以脾为肺母,气为木母也。用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丹溪曰∶补水以制相火,其痰自除也。咳则气伤,五味酸温,能敛肺气,咳由火盛,桑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合之而名曰补肺,盖令壮水生,咳嗽自止矣。


《妇人大全良方》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 >> 补肺汤

罂粟壳(二两,制) 人参 粉草(各半两) 陈皮 茯苓 杏仁(制) 白术 明阿胶(炒) 北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苏茎(各一两)
上 咀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乌梅半个,煎至一盏,临卧温服。
仆每用则无效,遂加百合、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两,服之良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补肺汤

治肺寒虚,逆满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款冬花 桂心(各一两) 桑白皮(炙,四两) 人参 紫菀茸 白石英(各一两) 五味子 钟乳粉(各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粳米一撮,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医方考》咳嗽门第十七 >> 补肺汤

人参 黄 (蜜炙) 川五味(炒) 紫菀(洗去土,各一两) 桑白皮(蜜炙) 熟地黄(各二两)
咳嗽肺虚者,此方主之。
参、 ,脾胃药也。肺虚而益脾胃,乃虚则补其母也。地黄,滋肾药也。肺虚而益肾,恐其失养而盗气于母也。五味子,酸收药也。咳多必失气,故用酸以收之。紫菀凉肺中之血,桑


《医方论》补养之剂 >> 补肺汤

人参 黄 (蜜炙) 五味子(炒) 紫菀一钱 桑白皮(蜜炙) 熟地二钱
入蜜少许和服。
此方但为肺气久虚以致咳嗽而设,其他咳嗽之症,不一而足,不可混施。方中有补有泻,用意亦佳,但桑皮、紫菀之薄弱,岂能敌参、 、熟地之滞腻,独不虑助痰为病乎?至谓熟地壮水,免得子盗母气则可;谓为“化痰之妙品”,则佐使正未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