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卷上鳖甲煎丸

制法 上药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1.5千克,清酒5升,浸灰内过滤取汁,煎鳖甲成胶状,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行气化瘀,软坚消症。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有块,结为疟母,以及症瘕积聚。
用法用量 空腹时服3~6克,每日二至三次。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鳖甲煎丸

制法 上除硇砂、巴豆外为末,与巴豆膏同拌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痛胀,恶心呕逆,脐下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鳖甲煎丸

制法 上为末,再温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肠气发不可忍,并治淋。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以细切生葱热酒送下。
注意 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 《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

《圣惠》卷四十八鳖甲煎丸

制法 上为细末,纳前煎中,更入少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聚气久不消,心腹虚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痢疟纂要》卷十二鳖甲煎丸

制法 上用醋煮,晒干,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疟母血虚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汤送下。
摘录 《痢疟纂要》卷十二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博济》鳖甲煎丸

别名 鳖甲柴胡煎丸、青蒿鳖甲煎丸、鳖甲煎、柴胡煎丸
制法 上除麝香、酥、蜜外为末,用青蒿1斤,童子小便5升,好酒1升,熬青蒿至2升,去蒿,入酥、蜜,再熬成膏,候冷,入药末、麝香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劳。主虚劳骨蒸,早晚烦热,寝食不安,五心热闷,百节酸疼,肌瘦盗汗。
用法用量 鳖甲柴胡煎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青蒿鳖甲煎丸(《永类钤方》卷十六)、鳖甲煎(《医部全录》卷三○六)、柴胡煎丸(《普济方》卷三九○)。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博济》

《圣惠》卷二十八鳖甲煎丸

制法 上为末。先将鳖甲末以头醋3升煎令稠,然后入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症瘕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 忌苋菜、生冷。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金匮》卷上鳖甲煎丸

别名 疟母煎
制法 上为末,取煅灶下灰1斗,清酒1斛5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行气逐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疟母,一切痞积。
用法用量 疟母煎(《活人书》卷十七)。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大鳖甲煎”。《千金》无鼠妇、赤消,有海藻、大戟、虻虫。
注意 忌苋菜、生葱、胡荽、羊肉、饧等物;虚人忌用,体力较强者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方中灰酒,能消万物,盖灰从火化也;渍之以酒,取其善行;鳖甲、鼠妇、(庶虫)虫、蜣螂、蜂窠皆善攻结而有小毒,以其为血气之属,用之以攻血气之凝结,同气相求,功成易易耳;柴胡、厚朴、半夏散结气;桂枝、丹皮、桃仁破滞血;水谷之气结,则大黄、葶苈、石苇、瞿麦可以平之;寒热之气交,则干姜、黄芩可以调之。人参者,以固元于克伐之汤;阿胶、芍药以养阴于峻厉之队也。乌扇、赤消、紫葳攻顽散结。
2.《千金方衍义》:疟母必着于左胁,肝邪必结肝部也。积既留着客邪,内从火化,当无外散之理,故专取鳖甲伐肝消积。尤妙在灰煮去滓,后下诸药,则诸药咸得鳖甲引入肝胆部分。佐以柴胡、黄芩同脐少阳区域;参、姜、朴、半助胃祛痰;桂、芍、牡丹、桃、葳、阿胶和营散血;蜣螂、蜂窠、虻虫、(庶虫)虫、乌扇聚毒势攻;瞿、苇、藻、戟、葶苈、大黄利水破结。未食前服7丸,日服不过二十余粒。药虽峻而不骤伤元气,深得峻药缓攻之法。又易《金匮》方中赤消毒劣,则易之以藻、戟;鼠妇难捕,乃易之以虻虫。略为小变,不失大端。
3.《古方选注》:本方都用异类灵动之物,若水陆,若飞潜,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备焉。但恐诸虫扰乱神明,取鳖甲为君守之,其泄厥阴破症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阿胶达表熄风,鳖甲入里守神,蜣螂动而性升,蜂房毒可引下,(庶虫)虫破血,鼠妇走气,葶苈泄气闭,大黄泄血闭,赤消软坚,桃仁破结,乌扇降厥阴相火,紫葳破厥阴血结,干姜和阳退寒,黄芩和阴退热,和表里则有柴胡、桂枝,调营卫则有人参、白芍,厚朴达原劫去其邪,丹皮入阴提出其热,石苇开上焦之水,瞿麦涤下焦之水,半夏和胃而通阴阳,灶灰性温走气,清酒性暖走血。统而论之,不越厥阴、阳明二经之药,故久疟邪去营卫而着脏腑者,即非疟母亦可借以截之。《金匮》惟此丸及薯芋丸药品最多,皆治正虚邪着久而不去之病,非汇集气血之药攻补兼施未易奏功也。
4.《成方便读》: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化痰行血,无所不备。而又以虫蚁善走入络之品,搜剔蕴结之邪。柴桂领之出表,消黄导之降里。煅灶下灰清酒,助脾胃而温运。鳖甲入肝络而搜邪。空心服七丸,日三服者,取其缓以化之耳。
临床应用 1.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李氏用鳖甲煎丸配合阿魏消痞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41例。用法:鳖甲煎丸每次1.5-2g,阿魏消痞丸,每次3-5g,二方混合服用,每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服,23天为一疗程。结果:41例中脾脏缩小1-3公分者20人,4-6公分者13人,不缩小但软化者7人,无效者1人,有效率80%以上;其中29例肝肿大者,缩小1-2公分者10人;3-5公分者4人;不增不减而软化者13人,无效2人。此外17例大便带脓血者,服药后均转为正常大便。
2.胃癌:傅某,女64岁。胃脘隐痛,胃纳减退一年,伴大量呕血一次,黑粪多次及上腹部肿块,胃肠钡餐检查示:胃小弯癌性溃疡。体检:极度消瘦,中上腹可触及8×6厘米隆起之肿块,质坚硬,不易移动,舌紫暗,苔黄腻,脉细弦。治以理气活血、消肿软坚法。方药:鳖甲煎丸,枸桔、枳壳、陈皮、桔叶、八月扎、香橼、丁香、佛手、玫瑰花、槟榔、丹参、赤芍、牡蛎、天龙、木香、香附、生熟苡仁,合欢皮,川楝子、茯苓,随证加减,并用云南白药,连续服用三年余(未用任何西药),胃小弯病变明显好转。7年后随访,病员仍健在。
摘录 《金匮》卷上

《魏氏家藏方》卷十鳖甲煎丸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诸般疳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十

《备急千金要方》温疟第十五 >> 鳖甲煎丸

主治方。
成死鳖(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鳖甲三两) 半夏 人参 大戟(各八铢) 瞿麦 阿胶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苇 干姜 大黄 浓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硝)葶苈 蜣螂(各十二铢) 蜂窝 桃仁 芍药(各一两) 乌羽(烧,一作乌扇) 黄芩(各十八铢) 虫 虻虫(各三十铢《要略》作鼠妇) 柴胡(一两半)
上二十四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渍灰,取酒煮鳖甲尽烂泯泯如漆,绞去滓,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无大戟海藻多赤硝。)


《医方考》疟门第十 >> 鳖甲煎丸

鳖甲(十三片) 蜂窠(四分,炙) 蜣螂(炙) 柴胡(各六分) 乌羽 瞿麦 桃仁 干姜(各二分) 牡丹皮 芍药 虫(各五分) 赤硝(十二分) 黄芩 鼠妇(炙) 桂枝 石苇(去毛) 浓朴 紫盛 阿胶(炒) 大黄(各三分) 葶苈(熬) 半夏 人参(各一分)
上二十三味,取 灶下灰一斗,清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
疟疾久不愈,内结 瘕,欲成劳瘵者,名曰疟母,此丸主之。
凡疟疾寒热,皆是邪气与正气分争,久之不愈,则邪正之气结而不散,按之有形,名曰疟母。始虽邪正二气,及其固结之久,则顽痰、死血皆有之矣。然其为患,或在肠胃之中,或薄肠胃之外,不易攻去,仲景公先取灰酒,便是妙处。盖灰从火化,能消万物,今人取十灰膏以作烂药,其性可知;渍之以酒,取其善行。若鳖甲、鼠妇、 虫、蜣螂、蜂窠者,皆善攻结而有小毒,以其为血气之属,用之以攻血气之凝结,同气相求,功成易易耳。乃柴胡、浓朴、半夏,皆所以散结气;而桂枝、丹皮、桃仁,皆所以破滞血;水谷之气结,则大黄、葶苈、石苇、瞿麦可以平之;寒热之气交,则干姜、黄芩可以调之。人参者,所以固元于克伐之场;阿胶、芍药者,所以养阴于峻厉之队也。乌羽、赤硝、紫盛,隋唐医哲,皆不知之,故以乌羽作乌扇,赤硝更海藻,紫盛更紫葳、紫菀。今详四物,亦皆攻顽散结之品,更之未为不可,然依旧本,仍录乌羽、赤硝、紫盛者,不欲遽然去之,盖曰爱礼存羊云尔。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外感痉湿暍疟 >> 鳖甲煎丸

鳖甲 十二分 桃仁 二分 蛰虫 五分 鼠妇 三分 螳螂 六分 蜂巢 四分 葶苈 一分 大黄 五分 厚朴 五分 石苇 五分 赤硝 十二分 乌扇 三分 即射干 紫威 五分即凌霄 半夏 五分 柴胡 六分 黄芩 三分 桂枝 五分 白芍 五分 瞿麦 二分 阿胶 五分 人参 三分 丹皮 五分 干姜 五分
治疟病,日久必发,名疟母者。
此疟邪内结,成为症瘕,名为疟母。治以消结为治,而以温补中气为主。丹皮桃仁乌扇紫威螳螂鼠妇蜂巢蛰虫破瘀以消结。葶苈石苇瞿麦赤硝利湿以消结。大黄厚朴泄胃热滞气以消结,桂枝白芍阿胶鳖甲调木气以消结。半夏黄芩清相火调胆胃以消结。
人参干姜温补中气以运行结聚也。用人参不用炙草,炙草壅满助结之故。用丸缓缓治之,病去人不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