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保元汤

保元汤

《博爱心鉴》保元汤

功能主治 主痘疮气虚顶陷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
备注 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
摘录 《博爱心鉴》

《观聚方要补》卷一保元汤

功能主治 主中风虚脱,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肾气易动而燥者,加芍药、地黄。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观聚方要补》卷一

《种痘新书》卷十二保元汤

功能主治 痘顶陷皮薄而软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气不行,加木香。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二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保元汤

功能主治 妇女出痘脓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玉案》卷五保元汤

功能主治 赤白带下,久久不愈,气血亏损。
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空心服。
摘录 《玉案》卷五

《外科正宗》卷四保元汤

功能主治 助脾健胃。主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气血虚弱,痘痈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
用法用量 《金鉴》有当归一钱。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易简方便》卷四保元汤

功能主治 阴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易简方便》卷四

《片玉痘疹》卷三保元汤

功能主治 补气。主血虚气实,血至而气不至,痘起发四周红活有水色,中心顶陷不起者。
用法用量 上以大枣、莲肉、糯米为引,水煎,空心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三

《医学集成》卷三保元汤

功能主治 内因湿热,致成湿脚气,肿而又红。
用法用量
热盛,加芩、连。
摘录 《医学集成》卷三

《博爱心鉴》卷上保元汤

别名 参耆汤、参耆饮、保元丹
功能主治 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白光)白,睡卧宁静,痘顶不起,浆不足,及有杂证。气血不足,婴儿怯弱,痘毒内陷,面色苍白,气陷久泻,肢体无力,肺脾虚弱,恶寒自汗。
用法用量 参耆汤(《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参耆饮(《简明医彀》卷六)、保元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注意 血热毒壅之火证禁用;禁忌生冷。
各家论述 1.《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耆,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
2.《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参、耆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
摘录 《博爱心鉴》卷上

《会约》卷十二保元汤

功能主治 补阴固涩。主肾虚无火而下焦滑遗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净肉)2钱,或加乌梅2个;兼大便溏泄,加骨脂、吴茱萸之属。
摘录 《会约》卷十二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卷 >> 保元汤

治男妇气虚之总方也。婴儿惊怯,痘家虚者,最宜。
黄耆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春夏二三分 秋冬六七分,右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昔东垣以此三味能泻火,补金,培土,为除烦热之圣药,镇小儿之惊,效如桴骨。魏桂岩得之,以治痘家阳虚顶陷,血虚浆清,皮薄发痒,难灌难敛者,始终用之。以为血脱须补气,阳生则阴长,有起死回生之功,故名之为保元也。又稍佐肉桂,分四时之气而增损之,谓桂能治血以推动其毒,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血内泣,引之出表,则气从内托;血外散,引之归根,则气从外护。参,耆非桂引导,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要非寡闻浅见者能窥其万一也。四君中不用白术,避其燥;不用茯苓,恐其渗也。用桂而不用四物者,以芎之辛散,归之湿润,芍之酸寒,地黄之泥滞故耳。如宜升则加升柴,宜燥加苓术,宜润加当归,宜利气加陈皮,宜收加芍。宜散加芎。又表实去耆,里实去参,中满忌甘,内热除桂,斯又当理会矣。
【按】元气者,太虚之气也,人得之则藏乎肾,为先天之气,即所谓生气之原,肾间动气者是也。生化于脾,为后天之气,即所谓水谷入胃,其精气行于脉中之营养,其悍气行于脉外之卫气者是也。若夫合先后而言,即大气之积于胸中,司呼吸,通内外,周流一身,顷刻无间之宗气者是也。总之,诸气随所在而得名,实一元气也。保元者,保守此元气之谓。是方用黄耆保在外一切之气,甘草保在中一切之气,人参保上,中,下,内,外一切之气,诸气治而元气足矣。然此汤
补后天水谷之气则有余,生先天命门之气则不足,加肉桂以鼓肾间动气,斯为备耳。


《删补名医方论》卷(一) >> 保元汤

治男妇气虚之总方也。婴儿惊怯,痘家虚者,最宜。
黄 (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春夏二三分,秋冬六七分)
上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昔东垣以此三味能泻火、补金、培土,为除烦热之圣药,镇小儿之惊,效如桴鼓。魏桂岩得之,以治痘家阳虚顶陷,血虚浆清,皮薄发痒,难灌难敛者,始终用之。以为血脱须补气,阳生则阴长,有起死回生之功,故名之为保元也。又少佐肉桂,分四时之气而增损之,谓桂能治血以推展其毒,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血内位,引之出表,则气从内托;血外散,引之归根,则气从外护。参、 非桂引导,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要非寡闻浅见者能窥其万一也。四君中不用白术,避其燥;不用茯苓,恐其渗也。用桂而不用四物者,以芎之辛散,归之湿润,芍之酸寒,地黄之泥滞故耳。如宜升则加升、柴,宜燥加苓、术,宜润加当归,宜利气加陈皮,宜收加芍,宜散加芎。又表实去 ,里实去参,中满忌甘,内热除桂,斯又当理会矣。
【按】元气者,太虚之气也。人得之则藏乎肾,为先天之气,即所谓生气之原,肾间动气者是也。生化于脾,为后天之气,即所谓水谷入胃,其精气行于脉中之营气,其悍气行于脉外之卫气者是也。若夫合先后而言,即大气之积于胸中,司呼吸、通内外,周流一身,顷刻无间之宗气者是也。总之,诸气随所在而得名,实一元气也。保元者,保守此元气之谓。是方用黄 保在外一切之气,甘草保在中一切之气,人参保上、中、下、内、外一切之气,诸气治而元气足矣。然此汤补后天水谷之气则有余,生先天命门之气则不足,加肉桂以鼓肾间动气,斯为备耳。


《冯氏锦囊秘录》汇集古哲治痘诸方 >> 保元汤

黄 (三钱)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姜枣水煎服。或加桂以翼助参 之力。


《张氏医通》保元汤

治营卫气血不足。
黄 (蜜酒炙。三钱至六钱。) 人参(三钱至一两。) 甘草(炙。一钱。)
水煎。空心服。
独参汤 治气虚不能统血。骤然脱血。血崩不止。
人参三钱至一两。大虚暴脱者。一两至三两。胃虚少食。加橘皮。肺虚喘嗽。加橘红。血脱。加童便半杯。姜汁三匕。(一方。多京枣三枚。)
归脾汤 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木香、生姜、红枣。
加味归脾汤 治心脾郁结。经闭发热。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仁。
圣愈汤 治失血过多久疮溃脓。
保元汤去甘草。加生地黄、熟地黄、川芎、当归。
十全大补汤(局方) 治营卫气血俱虚。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肉桂、姜、枣。按和剂十全大补。虽本保元。而实四君、四物、黄 建中三方合成。因饮食劳倦。而致烦热。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劳伤精。思虑伤神。阴虚火旺。咳嗽失血者误用。反致阴火上乘。转增其剧也。又古方十全大补无黄 、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则专开脾胃之郁尔。
人参养荣汤(局方) 治心脾虚寒。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橘皮、熟地、当归、芍药、肉桂、远志肉、五味子。按方中诸品。皆心脾二经之药。而方下旧注云补肺虚。谬矣。夫养营正当补养心脾。原无籍于肺气也。
大建中汤(局方) 治营卫俱虚。上热下寒。
十全大补汤加附子、肉苁蓉、半夏、麦门冬。
人参安胃散 治小儿心脾虚极弄舌。
保元汤加黄连、茯苓、白芍、生甘草。
人参实卫汤 治疟自汗不止。
保元汤加白术、芍药。初发。加桂枝。久疟。加乌梅。
黄 六一汤(局方) 治卫虚自汗。昼日烦热。
保元汤去参。用黄 六钱。甘草一钱。加枣一枚。
当归补血汤 治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 六钱。加当归二钱。
玉屏风散 治卫虚自汗。易感风邪。用此补脾实卫。
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 六两。加防风二两。白术四两为散。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上三方并属保元去参。而黄 六一。则籍本方甘草辅助黄 以实脾气。故昼日多汗烦扰者宜之。当归补血。专用当归引领黄 以护营血。故失血至夜发热者宜之。玉屏风散则加白术、防风以祛卫湿。故理疏易感风邪者宜之。三方虽同以黄 为君。而主气主血主肉各随佐使。功用迥乎不侔也。
益气聪明汤 治气虚目暗生翳。耳聋耳鸣。
保元汤加升麻、葛根、蔓荆、芍药、酒黄柏。此保元汤合升麻汤。加蔓荆子以治其上。黄柏以治其下也。
神效黄 汤 治气虚耳目不明。
保元汤用黄 二钱。人参、甘草各一钱。加白芍一钱。蔓荆子二分。橘皮五分。耳目之患。气虚而阴火上乘者。宜益气聪明汤。无阴火者。宜神效黄 汤。用者审之。
千金托里散 治气血虚寒。溃疡不收。
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白芍、天冬、连翘、忍冬、生姜。
参 内托散 治溃疡感冒风邪。痘疹触秽伏陷。及痈疽久不溃。
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木香、浓朴。本方去木香。名十宣散。治痘痈。
托里消毒散 治痈疽痘疹。毒盛不能起发。
保元汤加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忍冬、白芷、连翘。
内补黄 汤 治溃疡脓水出多。虚热不寐盗汗。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五味、枣仁。
人参固肌汤 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
保元汤加当归、白术、茯苓、枣仁、忍冬、连翘。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中气下陷。下元虚者禁用。
保元汤 本方参 甘草减半。加白术一钱。当归、橘皮、柴胡各八分。升麻五分。劳力感寒。加羌活、姜、枣。冬。加桂枝。春。加香豉、葱白。
调中益气汤 治身体沉重。百节烦疼。胸满短气。心烦耳鸣。目热如火。口中沃沫。饮食失味。嗜卧溺赤。
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药、五味子。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受伤。邪热内陷。外反恶风。厥冷脉沉。大小便秘涩。不可误认阴寒而用热药。又不可误认实火而用凉药。宜此汤升举。微汗则愈。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羌活、独活、白芍、防风、半夏、茯苓、泽泻。酒煮黄连、姜、枣。服药后。忌言语一二时。戒酒面生冷。薄滋味以养胃气。稍食美食以助药力。更宜小役形体。使胃气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以伤脾胃生发之气。
升阳顺气汤 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加半夏、草豆蔻、神曲、黄柏、生姜
泻阴火升阳汤 治火郁发热。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橘皮加羌活、苍术。黄芩、黄连、石膏。早饭后大温服。服后宜禁。一如升阳益胃汤。如见火旺及督任冲三脉盛。用酒炒黄柏、知母少许。不可久服。恐助阴气为害也。
冲和养胃汤 治风虚目患。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变淡白。渐成内障。
补中益气汤去橘皮。加羌活、防风、黄连、白芍、五味、生姜。
通气防风汤 治太阳气郁。肩背不可回顾。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加防风、羌活、 本、黄柏、白豆蔻、青橘皮。
清暑益气汤 治暑伤无形之气。口燥头痛。发热溺赤。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麦门冬、五味子、苍术、葛根、泽泻、黄柏、神曲、青皮。此以保元、生脉为主。而兼开腠利水消克之味。
清燥汤 治夏秋湿热伤气。
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黄、黄连、猪苓、茯苓、麦门冬、五味子、苍术、黄柏、泽泻、神曲。
节庵升阳散火汤 治热乘肺金。气虚不能主持。循衣撮空。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黄 。加麦冬、茯神、黄芩、白芍、姜、枣。有痰。加姜汁炒半夏。大便燥实谵语发渴。加大黄。泄利。加升麻倍白术。
托里散 治痘毒虚不能溃。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熟地、茯苓、芍药。


《仁术便览》 >> 保元汤

治痘疮,始终要药。另有虚实寒热加减法。
人参 黄 甘草(炙。各等) 水煎服。


《周慎斋遗书》古方解 >> 保元汤

黄 ,有汗,用蜜炙,胃虚,米泔水浸炒,表恶寒,酒拌炒,嘈杂,人乳拌制。表虚多,葛根,久病热不退去表药,只用保元。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渴加麦冬、五味,虚烦不眠加枣仁,小水不利加牛膝、白茯苓,心神不安加茯神、远志、枣仁,退火重用参、 ,虚而火动少加黄柏,小便不通或赤加香附,腰痛加杜仲,恶寒加肉桂,恶心加炮姜,自汗虚寒加附子,腹胀恐成中满加附子、炮姜、肉桂、吴茱萸、青皮、枳壳之类,脉虚浮有湿加羌活、防风、茯苓。人无气不生,而气又多患其不足。凡去病之药,病去即止,不可多服,多服能泄真气。保元汤能补血中之气,故曰保元,言以此保血中之元气也。人禀天地之气以生,负阴抱阳,阳不可令陷于阴分,当使胃有春夏发生之气,不可使有秋冬肃杀之气。故宜大升、大降,使清阳发腠理,浊阴归五脏,如天之包乎地外,而周行不息。假如天之元气不足,而常陷于浊阴,则地亦无生生之意矣。故天气升则地气长,而后 和合,霖雨时降,滋生万物,万物各得其所也。人生全赖此一腔之气,而气又以血为根据,胃乃生血之原,若元气不足,陷于阴分,则血不生长,化而为火,变异无常,渐趋死路,而曾莫知其故,亦可悯矣。
夫人身上体属阳,下体属阴,上阳不生,则阴气绝矣。上古圣人,与天地合德,深悟生生不息之机,故其用药大升、大降,以法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不绝,阴阳二气升降互施,则气血散布于四肢,何病之有?倘阳不升,则血凝滞,诸病生焉。医者,当体圣人生发之心,不可使气血有偏。圣人妙法亦不过能体升、降、浮、沉之法耳!


《时方歌括》补可扶弱 >> 保元汤

治气血虚弱之总方也.小儿惊.痘家虚甚.最宜.补养诸汤首保元.参 桂草四般存.(黄 三钱.人参一钱.甘草一钱.肉桂春夏二分.秋气.
柯韵伯曰.保元者保守其元气之谓也.气.一而已.主肾.为先天真元之气.主胃.为后天水谷之气者.此指发生而言也.又水谷之精气.行于经隧.为营气.水谷之悍气.行于脉外.为卫气.大气之积于胸中而司呼吸者.为宗气.是分后天运用之元气而为三也.又外应皮毛.协营卫而主一身之表者.为太阳膀胱之气.内通五脏.司治节而主一身之里者.为太阴肺金之气.通内联外.应腠理而主一身之半表半里者.为少阳三焦之气.是以先天营运之元气而为三也.此方用黄 和表.人参固里.甘草和中.三气治.而元气足矣.昔李东垣以此三味.能泻火补金培土.为除烦热之圣药.镇小儿惊.效如桴鼓.魏桂岩得之.以治痘家阳虚顶陷.血虚浆清.皮薄发痒.难灌难敛者.始终用之.以为血脱须补气.阳生则阴长.有起死回生之功.故名之为保元也.又少佐肉桂.分四时之气而增损之.谓桂能治血.以推动其毒.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血在内.引之出表.则气从内托.血外散.引之归根.则气从外护.参 非桂引导.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血气.亦不能绪其条理.要非浅见寡闻者.能窥其万一也.四君中.不用白术.避其燥.不用茯苓.恐其渗也.用桂而不用四物者.恶芎之辛散.归之湿润.芍之苦寒.地黄之泥滞故耳.如宜燥.则加苓术.宜润.加归.除烦.加芍.散表.加芎.斯又当理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