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白术茯苓汤

白术茯苓汤

《鸡峰》卷十八白术茯苓汤

别名 白术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 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 《鸡峰》卷十八

《兰室秘藏》卷中白术茯苓汤

别名 白术汤
功能主治 实脾胃。主胃气弱,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 白术汤(《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白术茯苓汤

功能主治 湿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论述 《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
摘录 《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白术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胸中结,痰饮澼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服3剂良。
注意 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
摘录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医方考》泄泻门第十二 >> 白术茯苓汤

白术(土炒) 白茯苓(去皮,各七钱五分)
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此方主之。
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戴氏云∶水泻腹不痛者为湿,痛者为食积。河间云∶泻而水谷变色者为热;水谷不变色,澄澈清冷者为寒。皆妙论也。若肛门燥涩,小便黄赤,则水谷虽不变,犹为热也。此由火性急速,食下即出,无容变化,仲景所谓邪热不杀谷是也。兹在临证精察,而加药物之所宜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