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白虎加苍术汤

白虎加苍术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白虎加苍术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湿温病,身热胸痞,多汗,舌红苔白腻。现用于风湿热、夏季热等。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活人书》卷十八白虎加苍术汤

别名 苍术白虎汤、白虎苍术汤、白虎加苍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清温燥湿。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者;湿温,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伤寒发汗不解,脉浮者;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痛,脉沉细者;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疹毒烦热渴泻者。
用法用量 苍术白虎汤(《宣明论》卷六)、白虎苍术汤(《保婴撮要》卷十八)。白虎加苍汤(《医学入门》卷四)。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
2.《本事方释义》:知母气味苦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石膏气味辛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苍术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白粳米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此治暑湿相搏而为湿温病者。以苦寒。辛寒之药清其暑;以辛温雄烈之药燥其湿,而以甘平之药缓其中,则贼邪,正邪皆却,病自安矣。
临床应用 湿温: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毘陵仓官,季夏得疾,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经旬日。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予曰:当作湿温治。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以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3日愈。
摘录 《活人书》卷十八

《伤暑全书》卷下白虎加苍术汤

制法 上作1剂。
功能主治 中暑无汗,脉虚弱,腹满身重,口燥面垢,谵语发狂。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糯米1撮,煎8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 《伤暑全书》卷下

《医方考》瘟疫门第六 >> 白虎加苍术汤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苍术 甘草(各二两) 粳米(六合)
共分四服。
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痛,脉沉细者,此方主之。
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白虎考见伤寒门。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治暑主方 >> 白虎加苍术汤

治中暑无汗,脉虚弱,腹满身重,口燥面垢,谵语发黄。
石膏(二钱) 知母(去粗) 苍术(米泔水浸晒) 羌活(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作一剂,水二盅,糯米一撮,煎八分,不拘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