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玉铃花

玉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铃花

别名 老开皮
来源 安息香科玉铃花Styrax obassia Sieb. et Zucc.,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部 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功能主治 驱虫。主治蛲虫病。
用法用量 果实5~6钱,醉鱼草、仙鹤草各3~4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玉铃花

拼音 Yù Línɡ Huā
别名 老开皮、老丹皮、山榛子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安息季科植物玉铃花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yrax obassi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7~8月果熟时采收,晒干备用。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4-10m。树皮灰褐色。叶上部互生,下部近对生;叶柄短,基部膨大成鞘状并包着冬芽;叶片椭圆形至宽倒卵形,长10-14cm,宽8-10cm,先端骤尖,基部近圆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有灰白色星状毛,边缘上部有锯齿。花单生上部叶腋或顶生总状花序,有花10余朵,花序长约10cm,花梗密被灰黄色星状短绒毛;小苞片线形,早落;花萼微5齿裂,宿存;花白色或略带粉红色,芳香,长约2cm,花瓣裂片5,花蕾时作覆瓦状排列,无毛;雄蕊10,花丝基部合生;于房上位,3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核果卵形至球状卵形,长14-18mm,先端有突尖,基部萼宿存。种子表面近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东南部、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种子含有依哥醇乙酸酯(egonol acetate),及苯并呋喃衍生物如5-[3-(2-甲基丁酰氧基)丙基]-7-甲氧基-2-(3’,4’-亚甲二氧苯基)苯并呋喃
性味 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驱虫。主晓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果实:有驱虫功能。用于蛲虫病,与醉鱼草、仙鹤草配用。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