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含有鸭胆子
中医书籍中含有鸭胆子
首页 > 中药材 > 鸭胆子

鸭胆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胆子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
性味 苦,寒。
归经 入大肠经。
功能主治 治痢,抗疟。用于久痢、休息痢、疟疾。
用法用量 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七天。治疟,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适量,去壳打烂敷局部。
注意 脾胃虚弱者禁用。
备注 (1)为治休息痢的要药,凡冷积久痢,乍轻乍重,或愈后复发,大便乍红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单独服用。
鸭胆子一药,在本草文献方面,使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原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近人根据前人对于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疗效颇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又试用本品杀灭疟原虫,在临床上用治疟级,也具有很好疗效。本品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虚弱者禁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学》第二章 清热药 >> 鸭胆子

【药用】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大肠经。
【功效】治痢,抗疟。
【临床应用】1.用于久痢、休息痢。
鸭胆子为治休息痢的要药,凡冷积久痢,乍轻乍重,或愈后复发,大便乍红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单独服用。
2.用于疟疾。
鸭胆子单独应用,又能治疗疟疾,有抗疟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敷治赘疣、鸡眼。
【处方用名】鸭胆子、苦参子(去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七天。治疟,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适量,去壳打烂敷局部。
【按语】1.鸭胆子一药,在本草文献方面,使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原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近人根据前人对于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疗效颇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又试用本品杀灭疟原虫,在临床上用治疟级,也具有很好疗效。
2.本品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虚弱者禁用。
【方剂举例】鸭胆丸《医编》:鸭胆仁、文蛤、枯矾、川连、朱砂为衣。治冷痢。
解毒生化丹《衷中参西录》:鸭胆子、三七、金银花、白芍、甘草。治痢疾失治,气血两亏,肠中腐烂,所下之物,色臭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