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含有鼍肉
中医书籍中含有鼍肉
首页 > 中药材 > 鼍肉

鼍肉

《中药大辞典》鼍肉

拼音 Tuó Ròu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鼍科动物扬子鳄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鼍甲"条。
性味 ①《纲目》:"甘,有小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涩,微寒。"
功能主治 治症瘕,疳匿,恶疮溃烂。
①《别录》:"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
②孟诜:"疗惊恐及小腹气疼。"
③《本草拾遗》:"主湿气邪气诸蛊。"
④《医林纂要》:"用熬膏,溃坚拔毒,去瘀生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鼍肉

拼音 Tuó Ròu
英文名 Chinese alligator as food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南人食其(鼍)肉,云色白如鸡,但发冷气痼疾。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lgator sinensis Fauve
原形态 扬子鳄,全长2m左右。头及躯干部较扁平,吻钝而宽圆,项部较细,尾长而侧扁。背面近于黑绿色,散有黄斑,幼时列为明显。腹面灰色,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颈部有2对具纵棱的鳞片。背部由前至后有17横行方形鳞片,每行4-6枚,形成4-6纵行排列整齐的棱鳞;腹面有26-28横行略呈方形的平滑鳞片,每行8-10枚;尾鳞方形,由前向后约35排,尾背前段有两行纵鳞,后半段纵鳞合为1行,四肢较短,后肢较前肢略长,均枯木逢春以鳞片,指5,无蹼;趾4,半蹼;内侧3指、趾具爪。泄殖孔纵置,雄性交接器成单。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湖泊附近沿岩芦苇及小竹丛的地方。掘穴而居。吃鱼、虾、螺、蛙、鼠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 味甘;微寒;有小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化瘀;消积;杀虫。主症瘕;疳慝;恶疮溃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焙干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敷。
摘录 《中华本草》

《饮食须知》鱼类 >> 鼍肉

味甘,性温,有小毒。食之发冷气痼疾。此物有灵,不可食之。其涎最毒,身具十二生肖肉,唯蛇肉在尾,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