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鳗鲡鱼

鳗鲡鱼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

拼音 Mán Lí Yú
别名 白鳝、蛇鱼、风鳗(《纲目》),鳗鱼(《本经逢原》),白鳗、青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鳗鲡科动物鳗鲡全体
原形态 鳗鲡(《日用本草》)
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稍侧扁。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长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于头的前郎。眼间隔宽,约等于吻长。鼻孔每侧2个,后鼻孔接近眼的前方,前鼻孔成小管状,位于吻端的两侧。口大而阔,口角达于眼的后缘。下颌较上颌略长,唇厚,上下颌及犁骨均具细齿。鳃孔小,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侧线完全,鳞细小而长,隐藏于表皮内。体表多粘液体。背鳍长而低,起点距臀鳍较距鳃孔为近。臀鳍长而低,起点紧接于肛门的后方。胸鳍近圆形,无腹鳍,尾鳍短,和背鳍及臀鳍相连。体背部灰黑色,侧上缘微绿,腹部白色。
生活在江河和湖泊中。到一定年龄,于秋天入海产卵。食物以小鱼、蟹、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为主。
生境分部 分布长江、闽江、珠江流域及海南岛。
化学成分 肉每100克含水分76克,蛋白质14.5克,脂肪8克,灰分1.4克,钙166毫克,磷211毫克,铁1.8毫克;维生素A3000国际单位。B1_10微克,B2_100微克,尼克酸6.0毫克,C_15毫克。从肌肉还分离得肌肽和鹅肌肽。在18~22℃放置1昼夜,含挥发性碱性氮13.7毫克%,挥发性还元性物质36.0微克当量/克,组织胺(2.2毫克%及显着量的丁酸。鱼身粘滑液含多糖;多糖中,含葡糖胺0.65毫克,半乳糖胶6.5毫克,葡糖醛酸0.16毫克%。鳗肝含维生素尤其丰富,例如每100克含A15000国际单位,B1_300微克,B2_500微克。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有毒。"
②《食性本草》;"寒。"
③《日华子本草》:"平,微毒。"
④《会约医镜》:"甘,平,微寒。"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肾。"
②《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补虚羸,祛风湿,杀虫。治虚劳骨蒸,风湿痹痛,脚气,风疹,小儿疳积,妇女崩漏,肠风,痔漏,疮疡。
①《别录》:"主五痔疮瘘,杀诸虫。"
②《食疗本草》:"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
③孟诜:"熏痔。患诸疮瘘及疬疡风,长食之甚验。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脚气人服之良。"
④《日华子本草》:"治劳,补不足,杀虫毒恶疮,暖腰膝,起阳,疗妇人产户疮虫痒。"
⑤《日用本草》:"补五藏。治一切风疾,肠风下血。"
⑥《纲目》:"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烧炙研末或煮食。
注意 病后脾肾虚弱,痰多泄泻者忌服。
①寇宗奭:"动风。"
②《日用本草》:"腹下有黑斑者毒甚。与银杏同食患软风。"
⑧《木草经疏》:"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
④《本草求原》:"脾肾虚滑及多痰人勿食。"
⑤《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热发病,孕妇及时病忌之。"
复方 ①治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虫:鳗鲡鱼二斤,治如食法,切作段子,入铛内,以酒二盏煮,入盐、醋中食之。(《圣惠方》)
⑦治男妇一切虚劳弱症:大鳗鱼不拘几斤,水洗净,蒸笼铺荷叶,将鳗鱼放上蒸一炷香取起,去头、尾、骨,捣烂,入炒熟山药末,丸如梧子大,晒干,加薄荷,磁器收固,勿走药气。空心薄荷汤或酒下三、四钱。(《经验广集》鳗鱼丸)
③治五痔瘘疮,杀虫:鳗鲡鱼一头,治如食法,切作片炙,着椒、盐、酱调和食之。(《食医心镜》)
④治鼠瘘:鳗鲡鱼四两(炙令焦黄),野猪皮四两(炙令焦黄),瞿麦一两,蟾蜍一枚(炙黄),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黄色),腊月猪脂五合(炼成者),巴豆十五枚(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上药除猪脂、巴豆外,捣罗为末,用猪脂、巴豆和捣干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米粥饮下二丸,觉者当寒热,不觉者,来日平明更服三丸,稍稍增之,慎热饮食,当有烦闷。(《圣惠方》鳗鲡鱼丸)
⑤治蜎心痛:鳗鲡鱼淡炙令熟,与患人吃一、二枚。(孟诜《必效方》)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鳗鲡鱼甘寒而善能杀虫,故骨蒸劳瘵,及五痔疮瘘人常食之,有大益也。"
②《本草汇言》:"鳗鲡鱼,消疳治瘵,杀诸虫之药也。如疬疡瘘痔,及风湿脚气痹痛人常食之,渐渐获效。性虽有毒,以五味、葱、姜、椒、韭烹制得宜,食之又能补肾脏,壮虚羸。"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鳗鲡鱼

拼音 Mán Lí Yú
英文名 Japanese eel
别名 鯬鯠、鳗鯠、鳗鯬、白鳝、蛇鱼、风鳗、鳗鱼、白鳗、青鳝、黑耳鳗、黑鳗鱼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 陶弘景:鳗鲡鱼,形似鳝,取作肤食之。炙以熏诸木竹,辟蛀虫。
2.《纲目》: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耳。与蛇同类,故主治近之。张鼎云,烧烟熏蚊,熏毡及屋舍往木断蛀虫,置骨于衣箱断诸蠹,观此则《别录》所谓能杀诸虫之说,益可证矣。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自,大者长数尺,脂膏最多。背有黄脉者,名金丝鳗鲡。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获。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鳗鲡,体细长,呈蛇形,长约40cm左右,最长可达130cm左右。头尖长,兄长短钝,平扁。眼小,位于口角上方。口 大,口裂微斜,伸达眼的后缘。下颌稍长于上颌,唇发达。鳞细小,埋于皮下,呈度纹状排列。体表多粘液。背鳍长而低,起点距臀较距鳃孔为近,鳍条235,与尾鳍相连。臀鳍低平,鳍条215,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圆形,无腹鳍,体背灰黑色,侧上缘暗绿色,腹部白色。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为降河性回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的土穴、石缝内。以小鱼、蟹、虾、螺、蚬、蚯蚓、沙蚕及水生昆虫等为食。昼伏夜出,能游上陆地以皮肤呼吸。雄鱼常在河口生长;雌鱼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长。生长育肥期5-8年。亲鱼在秋末冬初,于江口相互缠绕成鲁球,随流出海进行降河产卵回游。0.5kg重的雌鳗怀卵量为70余万粒。受精卵具油球,半浮性,在22-27℃时经36h孵化出膜,最初为叶状幼体,柳叶状,体透明,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2-3年后长至7-8cm左右时,成为鳗线。3-4月间成群进入江河。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鳗鲡肝含维生素丰富,每100g含维生素(vitamin)A15000u,维生素B1 300μg,维生素B2 500μg。含多种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C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天冬氨酸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葡萄糖激酶(gluconokinase),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osphatase),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胆红素二磷酸尿甙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ilirubin 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yltransferase,UDPGT),三甲氨单氧化酶(trimethylamine monooxygenase)及二肽氨肽酶(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另含三甲胺氧化物(trimethylamine oxide,TMO),氯四环(chlortetracycline,CTC)。
鳗鲡血含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hosphoglucose isomeras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sae),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phosphorylase),糖原合成酶(glycogensynthetase),溶菌酶(lysozyme),天冬氨酸转氨酶,二肽氨肽酶。还含有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血管紧张肽(angiotensin)II,人心房利钠肽(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Hanp),肌酸酐(creatinine),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氯四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葡萄糖(glucos),乳酸(lactate),丙酮酸盐(pyruvate),天冬氨酸(aspartate),牛磺酸(taurine),胆绿素(bilverdin),及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肉每lO0g含水分76g,蛋白质14.5g,脂肪8g,灰分1.4g,钙166mg,磷211mg,铁1.8mg;维生素(vitamin) A3000u,维生素B2100μg ,维生素B1 1Oμg,烟酸(nicotinic acid)3.0mg。肌肉中含肌肽(carnosine)和鹅肌肽(abserine),挥发性碱性氮13.7mg及组织氨、丁酸(butyric acid)。还含有三甲氨,三甲氨单氨化酶,L-组氨酸(L-histidine),氯四环,二肽氨肽酶,N-B-丙氨酰-1-甲基-L组氨酸(balenine),另含中性脂类(neutral lipids),磷脂(phospholipids)和糖脂(glycolipids)。
表皮含β-N-乙酰基已糖胺酶(β-N-acetylhexosaminidase)。皮及组织含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软骨素(chondroitin),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A或C。皮粘液含粘液血球凝集素(mucous hemogglutinin),溶菌酶,蛋白类毒素(proteinaceous toxins)。唾液酸糖蛋白(sialic acidcontaining glycoprotein ,SA-glycoprotein),由N-乙酰基神经酰氨基-α(2-6)-N-乙酰基半乳糖胺[N-acetylneuraminyl-α-(2-6)-Nacetylgalactosamineα]组成,另一唾液酸糖蛋白由N-乙酰基半乳糖氨醇(N-acetylgalactosaminitol,GalNAC-ol)组成。
心含心室利钠肽(ventricular natriuretic peptide,VNP),心房利钠肽。在心室中还发现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的心室利钠肽。
孩子垂体中还含有催乳激素(prolactin)。脑还含有哺乳动物脑利钠肽(mammali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 BNPs),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及其他肽。此外脑还含二肽氨肽酶。
胆含胆红素-Ixβ(bilirubin-Ixβ)达16.7%,在哺乳动物中最高,还含有胆红素二葡萄糖醛酸甙(bilirubin diglucuronide),胆绿素(biliverdin)Ixa。
胃含甲壳质酶(chitinase)。
肾含溶菌酶,三甲胺,三甲胺单氧化酶,氯四环,二肽氨肽酶。
肠含5-羟色胺(serotonin),乙酰胆碱(acetycholine)。
内脏含鳗鲡肠五肽(eel intestinal pentapepitde)。
分泌物中含五肽促胃酸激素(pentagastrin),乙酰胆碱,组氨酸。
鳗鲡还含二十一碳五烯酸(heneicosapentaenoi acid)。脂类占全鱼的18%,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占全鱼的5.21%,维生素(vitamin)A6729u/100g。维生素(vitamin)E0.86mg/100g。还含有精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din)腐胺(putrescine),脂蛋白(lipoprotein),糖蛋白(glycoprotein),唾啐酸(sialic acid)。胰弹性蛋白酶(pancreatic elastase)胰金属蛋白酶(pancreatic metalloproteinases),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lanine),异亮氨酸(histid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脯氨酸(proline),有机酸有:丁酸、缬草酸(vale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核苷酸有:肌苷一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腺苷酸(adenosine monophsphate,AMP),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主要离子有:K+、Na+、Cl-、PO43-。此外,还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肌酸酐(creatinine),肌苷(inosine),肌肽(carnosine),肌醇(inositol)。
星鳗含三丁基锡氧化物(tributyl tin oxide)。
药理作用 1.对血脂和血液粘度的影响,每日分别给高脂模型大鼠灌服鳗鱼油10g/kg,5g/kg,2.5g/kg或鳗鱼油精127.7mg/kg,255mg/kg,510.8mg/kg,连续5星期后,大、中剂量组显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同时,实验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显着增加。显着降低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鳗鱼精油139.6-1116.8mg/(kg·d)给小鼠灌胃,20天后发现,巨噬细胞Fc受体阳性细胞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离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着提高,抗体形成细胞数和抗体生成量明显升高。
3.毒性,鳗鲡鱼血清有毒,毒素可被加热或胃液所破环,但生饮鱼鲡鱼血有时会引起中毒,人体粘液受损或手指受伤,接触鱼鲡鱼血会引起炎症、化脓、坏疽,同时淋巴系统发炎、浸润、严重的会引起组织浮肿。动物实验表明,注射鳗鲡鱼血会引起实验动物神经系统中毒,产生强烈痉挛、心脏衰弱、呼吸停止而死亡,并使动物血液的凝固作用消失和产生溶血现象。在实验动物肾脏中注射鳗鲡血清会引起血尿症。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益肾固冲;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五脏虚损;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痨咳嗽;阳痿;崩漏带下;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肠风痢疾;疮疡痔瘘;疟疾;肠道寄生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50g;或烧灰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 痰多泄泻者慎服。
复方 ①治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虫:鳗鲡鱼二斤,治如食法,切作段子,人铛内,以酒二盏煮,入盐、醋中食之。(《圣惠方》)②治男妇一切虚劳弱症:大鳗鱼不拘几斤,水洗净,蒸笼铺荷叶,将鳗鱼放上蒸一炷香取起,去头、尾、骨,捣烂,入炒熟山药末,丸如梧子大,晒干,加薄荷,磁器收固,勿走药气。空心薄荷汤或酒下三、四钱。(《经验广集》鳗鱼丸)③治五痔瘘疮杀虫:鳗鲡鱼一头,治如食法,切作片炙,着椒、盐、酱调和食之。(〈食医心镜》)④治鼠瘘:鳗鲡鱼四两(炙令焦黄),野猪皮四两(炙令焦黄),瞿麦一两,蟾蜍一枚(炙黄),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黄色),腊月猪脂五合(炼成者),巴豆十五枚(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上药除猪脂、巴豆外,捣罗为末,用猪脂、巴豆和捣干粹,丸如梧桐子大。每曰空心,以米粥钦下二九,觉者当寒热,不觉者,来日平明更服三九,稍稍增之,慎热饮食,当有烦闷。(《圣惠方》鳗鲡鱼丸)⑥治娟心痛:鳗鲡鱼谈炙令熟,与患人吃一、二枚。(孟洗《必效方》)
各家论述 1.《别录》:主五痔疮瘘,杀诸虫。
2.《食疗本草》: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
3. 孟诜:熏痔。患诸疮瘘及疬疡风,长食之甚验。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脚气人服之良。
4.《日华子本草》:治劳,补不足,杀虫毒恶疮,暖腰膝,起阳,疗妇人产户疮虫痒。
5.《日用本草》:补五藏。治一切风疾,肠风下血。
6.《纲目》:治小儿瘤劳及虫心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草纲目》鳞部 >> 鳗鲡鱼

「释名」白鳝、蛇鱼。干者名风鳗。
「气味」(肉)甘、平、有毒。
「主治」
1、体内有虫,多吐清水。用鳗鲡淡煮,饱食三、五次,即愈。
2、骨蒸劳瘦。鳗鲡二斤,治净,加酒二碗煮熟,加盐、醋吃下。
3、肠风下虫。治方同上。


《雷公炮制药性解》虫鱼部 >> 鳗鲡鱼

味甘性平,有微毒,不载经络。主虚劳不足,阳事衰微,传尸鬼疰,蛊毒诸虫,妇人阴疮虫痒带下,皮肤恶疮,疳?痔漏,腰背间风寒湿痹,诸般草石药毒,香港脚?疡风,白剥风。
肉烧室内,可辟蚊虫,骨置厢中,能除衣蠹。
按∶鳗鲡虽有小毒,而功甚溥,或言是蛟蜃之类,未可尽信。今据稽神录载主疗传尸甚奇,信亦非常物也。五色全者,其功最胜,然罕能得尔。


《千金翼方》虫鱼部 >> 鳗鲡鱼

味甘,有毒。主五痔疮 ,杀诸虫。


《食物疗法》鳗鲡鱼

鳗鲡鱼,别名白鳝、蛇鱼。鳗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9克,脂肪8克,还含有钙166毫克,磷211毫克、铁、维生素A、B[XB]1[/XB]、B[XB]2[/XB]、C及尼克酸等。从肌肉中还分离得肌肽和鹅肌肽。在鱼身粘滑液中含多糖。鳗鲡鱼肝中含维生素尤其丰富,每100克肝含维生素A15000国际单位,B[XB]1[/XB]300微克,B[XB]2[/XB]500微克。所以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鳗鲡鱼味甘性平,具有补虚羸、祛风湿、杀虫功效。因其生性滑利,脾胃虚弱易泄泻者少食;含脂丰富,痰湿之体不宜多进。
【应用实例】
1.骨蒸劳热、肠风下血:鳗鲡鱼500克,去鳞及内脏,煮熟后放盐、醋食用。
2.肺结核:以鳗鲡鱼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6克,日服2次。或将鳗鲡鱼放清水中煮2~3小时,鳗鲡油就浮在水面上,取油冷凝后备用,每次半匙,日2次,饭后服。
3.夜盲症:鳗鲡鱼300~350克,荸荠7个,炖服,每日1次,连服较长时间。
4.五痔瘘疮:鳗鲡鱼1条,切作片炙,着椒、盐、酱油调和食之。
5.白癜风:热鳗鲡鱼油擦患部,每次擦3~5分钟,日2次.
6.神经衰弱:鳗鲡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6克,日2次.或经常煮食鳗鲡鱼。
7.角膜软化症:生鳗鲡鱼肝、草决明子细末适量,捣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次3克,日2次。


《本草经集注》虫兽中品 >> 鳗鲡鱼

味甘,有毒。主治五痔,疮 ,杀诸虫。
能缘树食藤花,形似鳝,取作 食之。炙以熏诸木竹,辟蛀虫。膏,治诸 疮。又有 ,亦相似而短也。(《大观》卷二十一,《政和》四三一页)


《新修本草》虫鱼中 >> 鳗鲡鱼

味甘,有毒。主五痔,疮 ,杀诸虫。
能缘树食藤花,形似鳝,取作 食之。炙以熏诸木竹,辟蛀虫。膏,疗诸 疮;又有蝤,亦相似而短也。
〔谨案〕此膏,又疗耳中虫痛者。鲵鱼,有四脚,能缘树。陶云鳗鲡,便是谬证也。


《食疗本草》卷中 >> 鳗鲡鱼

(一)杀(诸)虫毒,干烧炙之令香。(末,空腹)食之。三五度即瘥。长服尤良。〔嘉·证〕
(二)又,熏下部痔,虫尽死。患诸疮 及 疡风,长食之甚验。〔嘉〕
(三)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香港脚人服之良。〔嘉〕
(四)又,诸草石药毒,食之,诸毒不能为害。〔嘉〕
(又,压诸草石药毒,不能损伤人。)〔证〕
(五)又,五色者,其功最胜也。〔嘉·证〕
(六)又,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其江海中难得五色者,出歙州溪泽潭中,头似蝮蛇,背有五色纹者是也。〔嘉·证〕
(七)又,烧之熏毡中,断蛀虫。置其骨于箱衣中,断白鱼、诸虫咬衣服。〔证〕
(八)又,烧之熏舍屋,免竹木生蛀 。〔证〕


《本草衍义》卷十七 >> 鳗鲡鱼

生剖晒干,取少许,火上微炙,候油出,涂白剥用,以指擦之,即时色转。凡如此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处微微擦动。


《本草蒙筌》虫鱼部 >> 鳗鲡鱼

味甘,气寒。有毒。清水河生为美,五色纹具尤佳。二斤以上忌沾唇,一斤以下宜餍口。犹甚毒者,水行昂头。傥误食之,为害亦速。务审精细,才剖烹调。杀诸虫,压诸草石药毒;调五脏,除五痔 疮疡。去皮肤风疹,瘙痒如虫行;逐腰背风湿,浸淫若水洗。男子骨蒸痨瘵及香港脚又患者常食有功,妇人产户虫疮并崩漏不断者多食最效。收箱笼,可辟衣鱼;夏月烧烟,又除诸害。熏房中蚊蠓化水,熏床底虱蚤绝踪,毡毯熏之,蛀虫自死;竹木熏过,蛀虫不生。鳟鱼味甘大温,五月端午日方取;功专补中益气,妇人产前疾善调。散湿风,去狐臭。凡中其毒,食蟹解之,盖鳟畏蟹故也。主咽喉消渴。涂口眼斜。(左患涂右,右患涂左。)用穿鱼绳煎汤,治竹木屑入眼。沃洗未已,屑却外流。


《饮食须知》鱼类 >> 鳗鲡鱼

味甘,性微温,有小毒。同白果食,患软风,多食动风。妊妇食之,令胎有疾。有重三四斤者、昂头三寸游者、四目者、无腮者、背有白点者、腹有黑斑者并有毒,食之杀人。尖头剑脊黑色者,有毒,食之无味。其骨烧烟熏蚊,令化为水。熏毡及屋舍竹木,断蛀虫。置书笥衣箱,不生蠹。海鳗鲡,性味相同,暖而不补。一种肉粗无油者,有毒勿食。干者名风鳗。


《医学入门》食治门(鱼) >> 鳗鲡鱼

鳗鲡鱼甘平小毒,痨热骨蒸病可复,更医腰背脚痹风,痔 带下诸不足。
鳗,漫也;鲡,利也,漫滑而利也。有五色文者功胜。主痨瘵骨蒸,传尸注气,和五味煮粥食之。治腰背间湿风痹常如水洗及湿香港脚,五种痔 ,肠风下血,妇人带下百病食之良。《日华》云∶此鱼虽有毒,而能补五脏虚损,劳伤不足,暖腰膝,兴阳,令人肥健,亦美味也。又能杀诸虫,压诸草石药毒。治诸疮 疡,皮肤一切风瘙,恶疮疥癣,疳 及妇人阴疮虫痒皆效。又下部虫及毡中、竹木中蛀虫、蚊虫,并可烧烟熏之。取其骨置箱中,断白鱼咬衣。单方∶治颈项及面上白驳浸淫,有似癣但无疮可治者,取鱼生剖日干,先于白处微微擦动,取少许火上微炙,似油出,以指擦之,五七次即愈。


《本草求真》鳗鲡鱼

(无鳞鱼)祛肝肾窍穴风热
鳗鲡鱼(专入肝肾。兼入穴窍)。类有分阔嘴者为鳗。尖嘴者为鲡。皆禀土中阴气以生。味甘气寒。其形类蛇。常与水蛇同穴。故其性有小毒。力善走窜钻穴。故书谓能祛风。(按虫由于风生。故风字从 。)如骨蒸痨瘵。五痔疮 。阴户蚀疮。湿痹风搔虚损等症。人常食之。为有益也。(虚损痨瘵。多用虫蚀。有病瘵者。相染已死数人。乃取病者钉之棺中。弃于流水。永绝传染。渔人异之。开视。见一女子尚活。取置渔舍。多食鳗鲡。病愈。遂以为妻。圣惠方。用鳗鲡淡炙食。治诸虫心痛。多吐。冷气上攻满闷。)张鼎云。此以骨烧烟。则可以辟蚊蠓。熏屋竹木。则可以断蛀。置骨于衣箱中。则可以断蠹。惟脾胃虚泄。并孕妇食之。则大忌耳。(性滑气寒故。)凡昂头行水。及重三四斤者。腹下有黑斑背上有点者。皆为有毒。切不可食。


《本经逢原》鱼部 >> 鳗鲡鱼

甘平小毒。阔嘴者为鳗,尖嘴者为鲡。
发明 鳗鱼虽有毒。性能补虚益阴,久病劳瘵宜之。大便濡泄勿用。其功专在滋补真阴,杀劳瘵虫,与蛇同类,故主治亦近之。


《名医别录》卷第二 >> 鳗鲡鱼

味甘,有毒.主治五痔,疮 ,杀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