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葛藟汁

葛藟汁

《中药大辞典》葛藟汁

拼音 Gě Lěi Zhī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葛藟藤汁
原形态 葛藟(《诗经》),又名:葛、柜鬯(《说文》),巨苽、蓷藟(陆玑《诗疏》),千岁虆、虆芜(《别录》),乌蛙子、千岁木、栽秧藤、割谷镰藤、野葡萄。
藤本。枝条细长,幼枝被有锈色绒毛,后变无毛。叶互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阔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具不等的波状浅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主脉和脉腋均被柔毛。圆锥花序细长,长5~14厘米;花小,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位于子房之下;子房2室,花柱短,圆锥形。浆果黑色,直径约8毫米;种子2~3粒。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长于山地灌丛内或林缘。分布湖北、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广东等地。
性味 ①《别录》:"无毒。"
②崔禹镐《食经》:"味甘,平、小冷。"
功能主治 补五脏,续筋骨,益气,止渴。
①《别录》:"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
②崔禹锡《食经》:"食之补五脏,以薯蓣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哕逆。又合白蜜食之益人。"
③《日华子本草》:"止渴,悦色。"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葛藟汁

拼音 Gě Lěi Zhī
英文名 juice of Oriental Grape
别名 千岁 SUO汁。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名医别录》:千岁SUO作藤,树如葡萄,叶如鬼桃,蔓延木上,汁白。
2.《本草拾遗》:千岁SUO,似葛蔓,叶下白,子赤,条中有白汁。 此藤大者盘薄,故云干岁SUO;深是妄言。
3.《本草图经》:千岁SUO,生泰山川谷。作藤生,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茎,汁白而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子,青黑微赤。冬惟雕叶,此即《诗》云葛LEI者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藤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flexu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砍断茎藤,取汁,鲜用。
原形态 葛藟 木质藤本。枝条细长,幼枝有灰白色绒毛;卷须与叶对生,二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3-7cm,被蛛丝状柔毛;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细长,长6-12cm,与叶对生,花序轴有白色丝状毛;花小,直径2mm,雄花黄绿色,花梗下有小苞片;花萼盘状;花瓣5,先端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退化子房埋于花盘中;两性花有短柱头;花盘5-6裂;雄蕊与子房等长。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中栽培为宜。重粘土、低洼地不宜种植,忌积水。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8-9月,将成熟的果穗剪下,洗去果肉,晾干,用布袋放通风处贮藏。翌年3-4月,将种子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播后15d左右出苗,当苗高15-20cm时,按行株距80cm×60cm开穴,每穴栽1株。扦插繁殖:春初发芽前,剪取健壮枝条,截成长15-20cm作插穗,可直接插于大田。
田间管理 生长期注意除草追肥,当苗高30cm左右,设支架,以供缠绕生长,当枝叶长得过密时,应适当修剪。
性味 甘;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益气生津;活血舒筋。主乏力;口渴;哕逆;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5-10g。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各家论述 1.《别录》: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
2.《日华子本草》:止渴,悦色。
3.《别录》: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
4. 崔禹锡《食经》:食之补五脏,以薯蓣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哆逆。 又合自蜜食之益人。
5.《日华子本草》:止渴,悦色。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