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含有大叶拿身草
首页 > 中药材 > 大叶拿身草

大叶拿身草

《中华本草》大叶拿身草

拼音 Dà Yè Ná Shēn Cǎo
英文名 all grass of Lax-flower Tickclover
别名 路蚂蝗、粘衣草、山蚂蝗、野毛豆、羊带归、白花饿蚂蝗、饿蚂蝗、水倒提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疏花山蚂蝗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dium laxiflorum D C.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疏生山蚂蝗 半灌木,高50-120cm。茎细瘦,密被平伏短柔毛。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17cm,宽3-8.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上面有疏毛,下面密被平贴短柔毛。腋生总状花序或为顶生圆锥花序,长达28cm,花疏生;花萼长2-3mm,萼齿披针形,密生长柔毛;花冠紫色,龙骨瓣有皱起的附属物;雄蕊10,二体。荚果长2-5.5cm,密生钩状短柔毛,背腹缝线在节处稍缢缩,有4-12荚节,荚节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茎圆柱形,长50-100cm,密生短柔毛,具不明显的棱,质脆,折断面髓部明显。三出复叶,小叶3,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长4.5-15cm,宽3-6.2cm,表面枯绿色,下表面具毛茸,两侧小叶较小。气微。有时可见荚果,长1.8-5.8cm,4-12节,节处有缢缩,表面密被带钩的黄棕色小毛。气微。
性味 甘;平
归经 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活血,平肝,清热,利湿,解毒。主跌打损伤,高血压,肚炎,肾炎水肿,膀胱结石,过敏性皮炎,梅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胃痛,腹泻,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